上回簡述了二十八宿在天文學的用途。簡單來說,古人利用二十八宿來描述星體在星空的赤經位置。
現代人已很少使用入宿度和去極度作為星空的座標。但現時在坊間的中國占星學,二十八宿仍是其中一個重要元素。
印度二十七星宿
有趣的是,類似的星宿系統並不是中國占星獨有。例如印度占星有二十七宿 (Nakshatra),同樣把星空切開,但份數只有二十七份。
為甚麼中、印兩地的系統,要把星空分成27或28份,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份呢?又為甚麼會有一份之差呢?
在印度的系統,一周天共有360度,與西方天文學相同。把360度分成27等份,每一份正好是13又1/3度,即13度20分。另外,月球圍繞地球轉一圈,需時亦約為27.3天。由此可見,印度二十七星宿,很可能是源自月亮回歸的27.3天循環週期。
印度二十七星宿還有一個神話出處。傳說中,月亮之神名叫Chandra,不只型英帥靚正,而且還娶了二十七位太太(!),這二十七位太太更是姐妹呢(!!)。Chandra每晚都由不同的太太侍寢(!!!),但不用翻牌子,而是每位太太按既定次序輪值,剛好約一月一輪。當然,現代人會知道,這種故事是編出來讓不懂天文學的人看的。(正如河圖和洛書,你真的相信是龍馬和神龜背負的圖像嗎?)
(圖片來源)
印度占星的二十七宿,每宿有一主管星體,分別是日、月、水星、金星、火星、木星、土星、計都和羅睺,正是中國占星七政四餘裡的七政和其中兩個餘氣。二十七個星宿,以九個主管星體為一組,剛好分成三組。
中國占星二十八宿
現時坊間流傳的中國占星,星宿有二十八個。這二十八宿的週期,正好比27.3天的月亮週期多不足一天,但比印度占星多出一個。而且,二十八宿和印度占星二十七宿的等分制不同,這二十八星宿大小不一,小至0.5度,大至33度。
(題外話,在中國古代天文學裡,一周天其實不止360度,而是365又1/4度,正是一年的日數。故此,中國古時的一度,大約等於現今的0.9856度。)
二十七宿分成三組,每組有九宿,和七政二餘之數相同。中國占星,則把二十八宿分成四大區域,每個包含七宿:
東方青龍七宿: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
西方白虎七宿:奎、婁、胃、昴、畢、觜、參
南方朱雀七宿: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張、翼、軫
北方玄武七宿:斗、牛、女、虛、危、室、壁
(圖片來源)
古人把這四大區域稱為「四象」,每一區域與一個方位和季節呼應。古人在日落時,觀察此四象出現在何方,便知道那個季節來臨。例如青龍七宿出現於東方就是春天。
這四象本來是用以表達方位,但後來竟然出現更多意義,甚至有人用來定吉凶,例如左青龍吉而右白虎凶之類,倒也奇怪。
中、印兩地占星,有同(十二星座與十二地支宮、七政、二餘)中又有異(星宿),兩者的源革和演變,頗值得占星愛好者研究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