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幾篇專欄文章都和節氣有關,有人甚至問筆者是否只談節氣。其實,一切有關天上星辰的事情,都在筆者研究與撰文的範圍之內。
本文發佈之日,正是2017年的復活節。不說你可能不知,原來復活節也和節氣有關!
復活節分明是基督徒的節日,又怎會跟二十四節氣扯上關係?其實,和節氣有關的基督徒節日,又何止復活節?這次先從復活節說起。
復活節的計算方法
很多香港人對復活節的認識,主要就是復活節公眾假期,而這一天必然定於星期日,所以這一天接著的星期一,就一定是公眾假期。
然而,復活節定於星期日,並不是世界通行。例如東正教會的復活節,就和西方教會的不同。
本文討論的,是西方教會的復活節,其計算方法是先找出春分日(看!春分就是節氣),然後找出春分後第一個滿月,最後則是這個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。
復活節與春分
先說春分。理論上,春分是日夜時間相等的一天。受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跡的影響,在春分之後,日照時間繼續增長,相對地夜間會越來越短。
為甚麼基督徒選擇利用此日計算復活節呢?有一個說法,是耶穌象徵「公義的太陽」,春分開始白天長度壓過黑夜,有陽光戰勝黑暗之意。
復活節與滿月
計算復活節的第二步,是找出春分後的第一個滿月。
滿月是一個月相週期裡,月亮最大最光的時候。據說,選擇以滿月為復活節的座標,是取光明在黑暗中照耀之意,即使在黑夜,也有光芒照耀人們。
(題外話,復活節同時包含春分和滿月兩個元素,讓筆者想起紫微斗數裡,太陽和太陰同時入廟的格局。)
復活節與星期日
據聖經記載,耶穌在猶太人的逾越節被釘上十字架(聖經裡頭有兩個版本,一說是耶穌在與門徒共晉逾越節晚餐後被釘,但另一說則是晚餐前已被釘)。據說那天是星期五,而耶穌則於三天後復活,即是星期日(亦正好是一週的第一天,有新的開始之意)。
把春分、滿月和星期日串連起來,就是西方教會的復活節了!再次印證了,不論中西文化,太陽和月亮都是重要的元素。因為太陽和月亮的能量如斯重要,東西方不少重要的日子,都和二十四個節氣有關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