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文略述了西洋占星學12星座,和中國天星學的12地支宮,兩者位置互相對應。而且,12星座的主宰星,正好和12地支的六合一樣。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。

12星座的動與靜

占星學把12星座分為靜態與動態兩類。前者性質較為內歛而後者則較為活躍。而此動與靜的分佈,又正好和12地支的陰陽相同。在下圖以相同顏色顯示。

12星座靜動與地支陰陽

再參考前文的12星座配守護星圖,你會發現日為陽而月為陰,其餘五星各自守護一動一靜兩個星座。例如金星守護金牛(陰)和天秤(陽)。

12星座守護星與地支六合

12星座的三種屬性

除了動與靜,12星座亦可以按其特質分為開創、固定和變動三種屬性。

如果把這三種屬性下面的四個星座,換成12地支宮,就會變成寅申巳亥、子午卯酉、辰戌丑未三組。熟悉八字的朋友,對這三組地支應該毫不陌生,就是四墓庫、四帝旺和四長生。

12星座與地支屬性

12星座的四種元素

中國術數的一個重要元素是五行,無論10天干或12地支都分五行。在占星學裡,12星座亦可分為四種元素,即地、水、風、火,表列如下。

12星座元素與地支三合

每種元素都有三個星座。這些組合,和12地支的三合完全一樣!

但要留意,星座的地元素並不對應五行的土,反而對應金;水元素對應木;風元素對應水。只有火元素是對應五行的火。要記憶並不困難,只要記住「地水風火」對應「金木水火」就可以。

其實,占星的四元素所包含的意思,和五行頗有關係。關於這一點,有機會當另文再論。

相位

占星師分析一張星盤時,會留意星體之間是否形成一些特別角度,稱為「相位」。主要的相位,有0度(合相)、60度(六分相)、90度(四分相)、120度(三分相)和180度(對分相/沖)。另外還有一些次要相位,例如30度(半六分相)、45度(半四分相)等等。

以上介紹的三種屬性和四個元素,其實都和這些相位有關。如果每一個星座大小一樣,都是30度,當兩顆星體形成120度(三分相)時,它們必定會落在同樣元素的星座裡!

而當兩顆星體形成0度(合相)、90度(四分相)、180度(對分相/沖)或270度(也就是逆數的四分相,因為圓周360度,減去90度為270度),它們就一定落在相同屬性的星座裡!

這些相位不止西洋或印度占星獨有,中國天星學亦同樣應用得到。如果把圓形星座圖排列成長方形,就會得出一張四格乘四格的方形圖,即是紫微斗數的宮位圖。

共盤-斗數20170901申時

看紫微斗數星盤,就會考慮到三方四正的宮位。以上這張斗數盤曾在有關共盤的文章出現過。其中看命宮在子,則財帛宮(在戌)、官祿宮(在辰)和遷移宮(在午)亦需兼顧。申、子、辰,不就是占星學裡的三個風元素星座嗎(雙子座、水瓶座、天秤座)?而子宮和午宮這兩個對沖地支,既是帝旺地支,亦是固定星座的其中兩個(水瓶座和獅子座)。

另外,90度(四分相)和180度(對分相/沖)這兩個重要相位,亦可見於地支相刑。例如寅刑巳、巳刑申和申刑寅,寅巳相隔90度,巳申亦相隔90度,寅申則對沖,三者組成一個直角三個形,丑未戌的相刑同樣組成直角三角形,子卯互刑正是相隔90度,而餘下四個地支則自刑。

12地支相刑圖

維基百科圖片)

由以上種種可見,西洋占星不僅和中國天星有不少共通之處,而當中包含的法則,例如重要相位,亦是八字和紫微斗數等術數的重要原則(其實於風水亦如是,有機會再談)。

中、西星學還有更多共通之處,下次再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