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讀到一篇報導,某年輕女歌星在訪問中暢談自己心目中的夢想屋。她的要求如下:

Dream House 首要一個 L 形落地玻璃窗,最好可以面對海景,既光猛又可以望到美景, Crystal 亦相信望海的單位風水較好。

除了這位女歌星,很多人都有同樣見解,認為望海單位風水好。筆者聽過的原因,不外乎相信「水為財」,單位望海自然財源滾滾。

水為財

「水為財」的說法實在深入民心,連廣府話口語,也以「水」來代表錢財。例如商家把成本十元八塊的貨品以天價賣出,會被譏為「掠水」。

坊間不少風水師,相地時見水就是財。凡大廈門前見水就是「明堂有水,主大發」;屋苑臨海就是「招財寶地」。再進一步,他們經常把一句口訣掛在口邊:「低一寸兮即是水」,於是,連馬路也是「虛水」了。

看過 YouTube 椗光堂風水頻道影片的讀者,相信都見過椗光堂風水學會的師傅講解屋苑風水。例如「綠楊新邨」風水系列中,當提到屋苑的財位時,主持人和仲謀師傅的對答如下:

其實財位是否就是指屋苑的空曠地方、廣場、球場、公園、水池也是財位呢?

對呀,風水學上,這些廣場、水池、球場或空地,我們認為這些地方是有氣的…

水池固然是屋苑財位。至於公園和空曠地,不就是「低一寸兮即是水」嗎?既然這些地方都可視為財位,似乎水為財之說真的可信?單位見海就一定是好風水?

且慢。仲謀師父的說法,還有以下這一句,不能忽略:

因為風水上要看財星是否到財位去,兩者配合才會最賺錢。

要發揮財位功效,還要配合財星。甚麼是財星呢?是否把財神畫像貼在財位,就是財星到財位呢?以下打個比喻來解釋。

熱島效應

一個地區的氣溫,受很多不同因素影響。其中一個最大的因素,是太陽的熱力。理論上,在同一時間於同一地區的不同地點,接收到的太陽熱力應該大致相等。由此,我們可以作一個合理估計,這個地區內的不同地點,氣溫應該相差不大。

但現實並非如此。下面這張2007年的晚間氣溫變化圖,取自香港天文台網頁。市區(尖沙咀)的平均氣溫超過攝氏22度,但郊區(打鼓嶺)的平均氣溫則只有約攝氏20度。

香港市區到郊區的晚間氣溫變化圖

再下一張圖為2001年12月23至24日,香港天文台總部和打鼓嶺錄得的氣溫變化。可見位於市區的天文台總部氣溫維持在大約13至16度左右,而打鼓嶺的氣溫卻可以低至2度而高至18度,溫差超過15度之譜。

氣溫下降速度差別

明明兩個地點都位於香港境內,經緯度差距很少。太陽光和熱的強度,以及日照時間的長短,分別都不應太大。為何市區和郊區的溫度可以相差如此大呢?

在日間,市區密集的摩天大廈吸收大量太陽幅射的熱能。而且,高樓大廈往往阻擋自然風,大廈的冷氣系統亦會釋於出大量熱能。相反,郊區建築物較少又較為空曠,亦較少冷氣系統,因此不論吸熱和散熱效果都和市區完全不同。

風水能量感應

市區與郊區的溫差,和風水有甚麼關係呢?如果把這個概念套進風水,就能理解為甚麼即使水為財,但大海也未必能為海邊樓宇的居民帶來財運。

風水的研究對象是能量。同樣的能量,在不同的物件之上,會產生不同的感應。天然的山水和人造建築物,不同的形狀、高低和大小,以及不同的排列位置, 感應風水的能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;一如不同地理環境,吸收和釋放太陽熱能的情況也會有不同。

即使大海可視為財,出現在一幢樓宇的不同方位,就可能出現不同的能量感應。能量和內外環境,兩者必須兼顧。有財星但環境不配合,當然不會發財;財星不到,水面再闊再大也是無用。更何況,大海也有不同形態,平靜如鏡和波濤洶湧的海,在風水上就不一樣。真財實料的風水師,不會見海就說好。事實上,大海帶來壞風水的案例,還真屢見不鮮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