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水師喜歡引經據典,總愛在言談間拋一兩個專業名詞,才顯得自己學識淵博。這次鑑證的主題:「四水歸田」,正是一個經常被坊間風水師濫用的名詞。

四水歸田

究竟四水歸田是甚麼?在了解此詞真義前,不如先看看一些坊間風水師對四水歸田的高見。筆者在網上尋得以下兩段:

 

『屋苑北方及西方見馬路形成十字路口,車流不絕,形成「四水歸田」之吉相』

~ 一位風水師分析九龍區某樓盤之文章

 

『這四條路都在中銀東南面滙合,是一個「泗水歸田」之局。當年一定有高人指點,所以中銀東面放了一對貔貅,食正此「泗水」局。 』

~ 另一位風水師對中銀大廈風水的分析

 

綜合以上見解,似乎四水歸田說的,就是四條馬路匯聚之處即為風水吉局。但兩段說法亦有不同之處,是「泗」與「四」之別。查泗字,一般有以下幾種意思:

  1. 泗河/泗水,位處山東省
  2. 泗州/泗縣,位處安徽省(還有更多以泗字為首之中國地名,在此不贅)
  3. 泗水,印尼城市
  4. 鼻涕,所謂涕泗也

橫看豎看,此「泗」字均與內文提及之風水局無關。既然提出此局的風水師,指的是四條馬路交匯,或許是以「泗」與「四」通吧。

無論「泗」或「四」,這個風水局聽落都「似層層」。無他,因為連一般人都聽過「水為財」以及「馬路是假水」這些說法。一條路即為一個水源,若果你的家居或辦公室坐落於四路交匯處,豈不是盡得四條「大水喉」之利?

非也。要知道馬路本來就是縱橫交錯,凡是不同走向的馬路,必然構成交匯處。如果四水歸田真可作如是觀,那麼香港豈非處處皆四水歸田?

更何況,馬路為何可看成是水呢?坊間風水師每以馬路為虛水,卻不知馬路上烏煙瘴氣,根本不可當作風水中的水而論。(關於四水歸田與馬路虛水之謬,早前椗光堂 Yat Tung Cheung 師傅亦有撰文略述,可按此參考)

清東陵的四水歸堂局

然則,究竟甚麼是四水歸田呢?清東陵就是一個好例子。

清東陵,位處河北省,葬於此的皇帝有清世祖(順治)、清聖祖(康熙)、清高宗(乾隆)、清文宗(咸豐)及清穆宗(同治)。

清東陵

(來源:維基百科,公共領域圖片)

順治是首位長眠此地的大清皇帝。他的皇陵位處多條河流附近,包括坐後兩條來水,以及向首兩條溪流匯合明堂。所以,此局其實應該稱為「四水歸堂」。雖然附近環境早因歲月風霜而面目全非,但從遺留下來的橋樑等各種風貌,依稀仍可見當日水道的痕跡。

此局取的,是既收後方之水及靠山,前方又有水來朝,也就是既得祖蔭又受朝貢之勢,配上合適卦氣,必為能為大清國運打下堅實基礎。固此,作為大清入關後首位即位之皇帝,順治葬於此地是理所當然。(至於大清帝國江河日下卻是另有玄機,或許留待椗光堂仲謀師傅有機會在《清皇陵看清朝盛衰》專欄解說吧。)

明乎此理,看倌自會理解,所謂四水歸田,絕非指四條馬路交匯如此簡單。若然聽信坊間風水師之言,居於四條馬路交匯處,每天不是聽著車輛噪音就是聞著廢氣,反倒有機會生病連連,涕泗縱橫了。

 

(原文首發於椗光堂風水學會網站。前往閱讀:風水鑑證科 (1):四水歸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