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宇宙是近來科技界最熱門的話題。Facebook剛剛宣佈改名Meta進軍元宇宙,微軟、輝達等科技企業亦紛紛投入這波熱潮。當中有甚麼商機?有哪些投資機會?
影片連結:5分鐘搞懂元宇宙Metaverse! (CC中文字幕)
元宇宙Metaverse的由來
「元宇宙」又名「超元域」,英文名字Metaverse,由美國小說家尼爾・史蒂文森於1992在科幻小說作品《潰雪》 (Snow Crash) 裡提出。書中描寫的元宇宙是一個與現實平行存在的虛擬空間,由成千上萬、大大小小的企業共同建構。書中這樣寫:
「戴上耳機和護目鏡,找到連接終端,就能以虛擬分身的方式,進入由計算機模擬、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。」
這種虛擬世界長甚麼樣子?遺憾是這本小說沒有影視版本,但在2018年的一部電影《一級玩家》裡,就有一個相近的世界(另一譯名《挑戰者一號》)。在《一級玩家》,現實世界的人為了逃避混亂的現實世界,投入一個虛擬的網路遊戲「綠洲」 (Oasis) 。綠洲不止是一種娛樂,也是很多人工作的空間。
《一級玩家》裡的虛擬空間不像《潰雪》那樣共同建構,只是由一家公司所有。雖然兩者不盡相同,我們大概可以從《一級玩家》裡體會元宇宙的基本意義:人們透過虛擬現實設備,在虛擬空間以化身的形式生活。
這個空間有幾個必要元素。首先是沉浸式體驗,而不只是畫面上的圖像,才能令人完全投入其中,在裡面生活。它要有專屬而完整的規則,包括交易貨幣和財產擁有權。另外,虛擬空間必須是一個開放平台,不屬個別公司擁有,而且可以持續存在,否則只不過是另一個虛擬遊戲產品。
科技企業正在建構的元宇宙
可能你會問,這種虛擬世界不是早已存在嗎?是的,我們每天都在社交網站活動,玩網絡遊戲,看串流電影。我們會在網遊裡購買虛擬物品,認識各地的朋友,甚至工作也可以在網上進行。
但以上各種不過是零碎而分散的體驗,頂多只能稱為元宇宙的雛形。但隨著科技發展,元宇宙生活的條件日漸成熟。不少科技企業都開始進軍這一塊,元宇宙不再只是可望,更是可及的產品。
例如在遊戲方面,Roblox公司在2021年打著元宇宙旗號上市。它不只是網絡遊戲,而且能讓成千上萬的人在上面創建虛擬空間。很多玩家每週七天、每天十多個小時在上面溜達,與電影描繪的其實相距不遠。其他商家也注意到其中商機,美國遊戲公司Epic Games便獲得10億美元融資,著手開發元宇宙業務。
臉書是最早把社交帶進網絡的企業之一,也是當中最成功者。在臉書的藍圖,社交將會再次進化,從平面螢幕跳進虛擬現實。他們早於2014年起陸續收購了虛擬現實裝置公司Oculus和場景製圖公司Surreal Vision等等。到2019年發佈Facebook Horizons,測試版於2020年推出。把社交平台與虛擬現實結合,人們可以在裡面自行建構環境,玩各種遊戲,與朋友交流。這與電影裡以分身在虛擬世界裡交友的構想頗為接近。臉書創辦人在2021的財報會議更說 :「如果我們做得夠好,5 年後,我們將從一家社群媒體公司,變成元宇宙公司」。
在元宇宙裡人們會使用獨有的貨幣消費。以往人們只能在網上使用真實貨幣或者購買代幣。加密貨幣開始普及,令跨平台去中心化支付變得可行。最近更流行虛擬房產買賣。加上非同質化代幣 (NFT) 流行,其他各種虛擬資產的買賣亦變得簡單。
元宇宙所需的軟件和硬體亦已陸續出現。微軟在2021年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公佈了元宇宙解決方案。這家公司的頭戴裝置HoloLens可能用於虛擬現實的沉浸式體驗,更不用說他們的雲端運算平台,可供相關軟體運行。輝達亦開發了Omniverse平台,包括數據庫引擎、圖像製作引擎和串流影像軟件。而他們生產的繪圖晶片亦早已廣泛用於虛擬現實製作。
至於以硬體研發和生產聞名的台廠,也有不少元宇宙概念股,例如處理器與晶片的台積電、聯電和聯發科、人工智能晶片的威盛、VR頭戴裝置的宏達電,以及增擴實境眼鏡的佐臻。
元宇宙有哪些投資機會?當然是以上提及的各個科技大廠。除此以外,加密貨幣和非同質化代幣也可考慮。另外,美國還有一支代號為META的元宇宙ETF,可以一次過持有輝達、Roblox、微軟、臉書、台積電等股份。

元宇宙已蓄勢待發,只待發展成熟,便能築起一個完整的虛擬宇宙。到時候,人們戴上虛擬現實裝置,在虛擬世界裡讀書、工作和娛樂,可能比現實生活更投入呢!
想了解更多科技知識嗎?請訂閱我的《思維漫步》YouTube頻道,點讚與分享給你的朋友。
發佈留言